「廉、恥」的意義
『本文摘錄自˙天佛院遊記』
⊙「廉」字有二義,售物價錢便宜曰廉價;心無貪求,非義不取曰廉潔。是故廉為崇儉之本,儉足以養廉。不廉則奢,而儉德從此失焉。
⊙廉為立節之本,不廉則貪,而節操從此喪焉。廉為正心之由,不廉則亂,而心術從此壞焉。廉為公德之根,不廉則私,而公德從此破焉。
⊙陽震守四知(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)之戒,伊尹慎一介之取,皆廉潔之心有以致知。故人之存心,不可以不以廉為本,人之做事,不可以不以廉為根本。
⊙廉者,人性本善之操守,時際淑世,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,守廉尚公者,百無一焉。修道之士,妄念不起,心無貪著,修身養廉,推行天下,皆以廉相向,則天下安,國家治矣。
⊙恥者,羞慚之事也,別是非之心也。違背社會禮教國家法律之行為者,恥也,過也。子曰:「知過必改,善莫大焉」。又曰:「知恥近乎勇」。恥者,人之所以有別於禽獸者。恥者,人類文明之象徵。恥者,所以維繫社會安定之力量也。
⊙恥者,即自省身心過失,而生愧悔改善之心,即或無過,亦當於聖道生大慚愧心,若於戒律未能完全淨持,於六度未能圓修,於三惑未能斷盡,於自心性未能明見。於世善五倫八德未能實踐,深生慚愧,引以為恥,不忘於念也。
⊙知恥則生覺,失恥則入迷,佛者覺也,修道證佛,以恥入手,恥者三省之原因,改過之動力,清濁分班皆視修子有否知恥之心。不恥同流合污,則與天地合,在塵不染,蓮花何以出污泥而不染?蓋蓮花能入污泥出清香無他,此恥之功也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