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和氣」是道務鴻展的先決條件
一、前言:
1、古有明訓:和氣致祥,家和萬事興。
「家」需要和氣,「道場」更需要和氣,也本應和氣。
2、「自由」、「平等」、「和樂」三者是人類生存之最高期望,也是正常社會之締造條件。
公則能平,平則能和,和則能興,興則天下富樂。
二、何謂道務鴻展?
外在|辦道的事務
道務在內|自己依道而行
1、有具體的成效
對外而言
2、上下一團和氣
1、有明確的修辦目標:文字方塊:道務鴻展
2、有正確的修辦方法:文字方塊: 對內而言
3、真心修行
4、行道快樂:道務的鴻展與否,要從內外二方面來釐定。
三、「人身」是宇宙靈源訓練的道場:
1、我即道,道即我|一合理相
2、一陰一陽之謂道,萬物負陰而抱陽,冲氣以為和。
「陰」是向內聚焦,接納與包容的女性能量(向心力)
3「陽」是向外聚焦,擴散與拓展的男性能量(離心力)
4「陰」、「陽」本相對而立,萬事萬物皆循此相對而生,亦隨此相對而滅。
5、修道就是在如何平衡這兩股對立的力量,不使有過陽、或過陰之情形發生。
6、當兩極得到了平衡的和諧狀態,我們稱之為「道」或「統一」。
7、「天地」達到此統一和諧之狀態,就會降甘露。
「人」達到此統一和諧之狀態,也就無違背之行或非理之事。
8、在萬彙生物個體中,陰陽差異最大的,就是「人」。
以好的方面來說,可產生最大的活動力,但相對的也有最多的病。
9、當人生病或脾氣暴躁|代表陰陽失和
自己的陰陽失和,將來不易契入大宇宙靈源,復性歸根。
四、「和氣」是推動道務的原動力:
1、子曰:「人能弘道」這「弘」跟「和」是息息相關的。
和|陰陽合和的均調狀態
中庸: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,道並行而不相悖」就是一種宇宙最原始「和」、最深層的「和」。
中|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(大中至性)
和|天下萬事萬物的大路
「和」也就是要契入這「大中至性」的工夫、回歸本位。
2、「和」是由對立而達到統一的中道力量。
3、「和」是一種修為,是一種定力。
4、要想道務鴻展,得先修養自己「有和氣」。
自己的身、心、口都是一個道場。
5、「不和氣」是消極思想、是負能量,會破壞正能量的發揮,讓自己沒有鬥志去開展道務。不能開發心中的道場,就沒有外面的道務鴻展可言。
6、和氣才能團結,團而不結,那是烏合之眾。
團結的「結」指的是思想一致、目標一致、脚步一致;
如此推動道務,才有氣勢、才有力量。
五、人何以失和氣:
二大主因:自私、驕傲
甲、自私:
1、私|只有自己 「自私」起源於保存自己
2、自私的人不在乎價值次序、不在乎別人的禍福,只以一遂私欲為目的。
3、自私或許使人得到短暫的好處,但喪失了更重要的人我之間的共識,也使自己失去了人格完整性上很重要的自尊。
4、「私」擴大就成為妄想。
辦道的前提,就是「犧牲奉獻」|把私放下
修道的意涵,就是「出家」離開貪嗔痴的家、自私的家
「私」是在利益上,只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5、「私」的延伸就是「爭」,會不惜為自己之利益,而爭。
6、懂得放下,是人生最大的智慧。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乙、驕傲:
驕|沒有本事,又看不起人
傲|有真本事,而自視甚高
「驕傲」起源於自尊。
「自私」與「驕傲」都足以破壞人間的和諧和團結。救治自私,在教人相愛;救治驕傲,在教人相敬。
六、如何培養和氣的道場?
甲、敬畏天命:
1、白陽道場所依附的,就是「天命」。
2、點傳師是道場的精神堡壘,核心幹部以身作則,把承上啟下做好,自然會呈現團結、向心的氣象。
乙、放下自我:
1、自我∥角色+陰謀
人類的「自我」與「非我」的界限,是最深不可拔、最難割捨的。我所↓我是、我見。
2、我非我所↓排他性
3、世界本是一體的,若用「自我」去界限是非善惡,一切的對立、衝突就馬上產生。
4、「自我」是苦的根源,也是生死輪廻的主因。
「自我」所造成的二元對立世界,就是無邊的苦海。
丙、包容體諒:
1、要釋懷、要放下仇恨
2、欣賞對方的優點
3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
丁、營造加油的氣勢:
1、應多多宣揚前賢及單位的優點
2、讚嘆∣顯現單位的精神
3、多說正面的話
七、結論:
1、難得大家有緣在同一單位∣為整體多盡心,這是大家要共識、護持的。
2、在道場多年,學道有沒有進步,「和」是一個指標。「和」要從自己做起,「和」不是妥協,而是捨棄自我的偏執,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。
3、「和氣」是最大力氣,且最能感人。
4、一個正常的道場,要為眾生模範,才是一個成功的道場。這個典範是以道德修養為標的,而道德修養的標的,就是情性太和∣和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