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師重道與承上啟下
一、前言:
○「馬有千里之力,人不騎不能自達;
人有蓋世之才,人不舉不能自成。」
⊙天恩浩浩師德巍巍:
○「內聖心法傳授,外王道藝教育;
用盡苦心提拔,苦口婆心成全。」
⊙豈可過河拆橋:
⊕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(附:白水老人)
○孝子尊其親,賢徒敬其師。
⊙老師云:「不想聽,就是自己退步了。」
⊙文慈菩薩:「承上啟下,尊師重道,是在你心裡頭,怎麼做知道嗎?我們對後學有愛心,對上面有敬意,你辦的道就對了。」
*附:老前人~
○我們修道修心,要有大公無私之仁心。辦道盡心,為救眾出苦,不是為自己之私利。我們自己受辛苦,是了自己之愿;救眾生出苦,是行功立德,不是沽名釣譽。
○尊師重道、謹守佛規、尊敬前人、領導後學,這是修道人之本分。
○吾們修道人不能忘本,木有本,水有源,如無前人引保,那能得道。
○要知道修道有魔考,不受磨煉不成佛,知修不知考,就出煩惱。
○如果我們不尊師不重道,不敬前人引保,將來我們的後學也可以對我們不敬,上行下效,這是一定之理。
○我們要慎思,眼光要望遠大處看,人我相要除去,只許有功,不許有過,這是師尊囑語。十月 雨霖
二、何謂尊師重道承上啟下:
⊙尊師:一心一意敬畏天命。
⊙重道:全心全意認理實修。
◎承上啟下:
1、效法前賢,感召後學。
2、繼往聖學,開啟來者。
3、承恩於上,施惠及下。
4、上情下達,下情上聞。
⊙孝經:「非聖人之法言不敢道;非聖人之法服不敢服;非聖人之德行不敢行。」
⊙耶穌: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僕人不能大於主人,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,你們既然知道這事,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。
三、如何尊師重道、承上啟下:
◎敬畏天命:
⊙修道人以「天命」為主,聽天的命來行止,不敢隨「便」,仙佛臨壇也是要奉命調遣,何況我們人?千萬不可自作主張。
1、老祖師歸天,「等待三月百日後,自有消息對爾聞。」師尊不敢忘記,靜待上天旨意。
2、老前人於二十七年欲往西安開荒,請示師母,師母指示:「不要上西安,你們應該向東南方!」老前人聞命不違(孔夫子:言必稱堯舜。老前人:言必稱老師。)
3、文慈菩薩敬老前人如師如父,後學買房子、買車子:「老前人都沒同意,不可以這樣做…」「您老答應了,我才敢放心去做,不然就欺師滅祖了。」
4、慧慈菩薩:「前人如同我們父母」「前人就是前人」「前人無命,不可以去。」
5、凡事請命、凡事請示、凡事報告、凡事感恩,未命不敢先,既命不敢後,有命不敢違,無命不敢專。
6、聽師調遣、聽命行事、道場倫理服從、職務服從。
⊙師云:「不知道就去做,是愚笨,知道不去做,是怠慢。」
7、論語:「有事弟子服其勞,有酒食先生饌。」
8、南海古佛:『若問尊師如何尊,吾告賢士細聽明:』
『心誠意正不欺瞞,不冒犯言語謹慎,
禮貌週到不輕慢,速速效勞不違命,
體師之心挽同胞,遵師之訓認真行,
繼師之志同胞化,效師之行不辭辛,
了師之愿渡三曹,行師之道存道心,
欽師之意不違背,分師之憂利物人,
若有過錯師指責,不可生氣浸在心,
尊師勸誡要改過,即使誤責莫辯云,
當知師責為我好,助我成道回理城。』
⊙師云:沒有批評那會長大,別人指導就是老師加智慧,別人批評,是煉你的耐性。
⊙師母:如何把責任盡到,不是在事理上爭長短,做議論。
⊙上有不可欺的天理,中有不可瞞的耳目,下有不可騙的良心。
◎以身作則:
1、品德:尊師重道,內外兼修,體天心而順人意,遵皈戒而慎勇,兼財法而竭力,正己成人,過勿憚改,惡則速懲,百折不彎,志貫始終。
2、道學:對天命的承擔,對使命的了解,對生命的開啟。
3、佛規禮節:
⊙仙佛:辦事人員有二件事情要做,一是聽課充實學問,二是多多參舉辦事。
⊙師云:前面人不衝,後面的人沒路走;不修,後面的人就掉光了!
⊙老前人:讓眾生高興,你就成功了。
⊙到處「留心」即是學問,多「關心」才能樂在其中而「開心」,多「投入」才能有所專長而「深入」。
⊙師云:以身作則做模範,循循善誘用功夫,剛柔德威揣情度,和藹因心須作出。
⊙開路先鋒(三太子):今天會有隔閡,就是很多事情你們不懂,你們又礙於開口。前賢不是神,沒那麼萬能,就不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。
⊙推功攬過,見賢思齊。
◎感恩佈德:
『感謝天恩大開普渡雨霖甘露
感謝地恩生長萬物年祚豐富
感謝師尊恩浩德沐擔罪為徒
感謝師母春暉廣佈擔過為徒
感謝父母生我照顧不辭勞苦
感謝前人操持道務栽培解悟
感謝引保金線接住保我超俗
感謝國恩保我疆土仁愛政施
感謝大眾互相幫助匡危邦扶
感謝仙佛暗中庇護顯化批書。』
1、情愛家庭割捨
2、財產事業放下
3、青春歲月奉獻
4、志業愿力的燃燒
5、犧牲性命埋骨他鄉
⊙「任爾功高無邊量,忘師性命難保全。」勿「欺師滅祖,藐視前人。」
⊙師云:「受人之託忠心報,受天之託當如何?」廣度有緣(施惠:照顧、提拔。惜緣:體諒、見道成道。)
⊙師云:「渡人是親民的工夫,聖賢的作為,菩薩的心腸。」「能報恩於坑坎中,便是活菩薩;能脫身於大牢籠,便是大英雄。」
⊙文慈菩薩:「早期人家恭敬我們上來,我們現在也要想辦法把人家恭敬上來。」
⊙老前人:「佛前一切要教」
⊙師云:「引保師─保證人家這條路能成道,他不修你得牽引,讓他有信心。」
⊙師云:「犧牲奉獻─鍄是真正辦道的人」
◎天恩師德如何報?
⊙師云:「學習前人修道辦道的大志向,成全人的那股熱忱,從求道到成道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的精神。」
⊙老前人、前人:
⊙為什麼今天能夠如此的受後學們敬重、推崇、尊敬?
⊙是他們比別人多了一份用心以及費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