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場倫理
壹、前言:
一、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
二、有團體-就要有尊卑有家庭-就要有長幼
三、在道場-也要有倫理
◎簡言之,道場倫理的意義為白陽修士進入道務運作系統後,其內心對上天、對老母、對前人、對前賢、對同修、對後進、對道場、對佛堂,應有之職務角色扮演與相互關係之分工。
貳、道場倫理涵蓋:
1、承上啟下
⊙奉著老師的名在渡化眾生
⊙點傳師奉 老師的名、領老師的命
◇講師、壇主奉誰的名、誰的命在修辦
◇講師、壇主猶如馬達軸心帶動的鍊
2、承上啟下的意義:
⊙使命:承先啟後、繼往開來
⊙先天的使命,就是把九六原胎佛子渡盡,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達本還源,回歸無極理天。
⊙倫常:上情下達、下情上達
⊙佈德:承恩於上、施惠於下
3、尊師重道:
⊙師者所以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。人不可無師自通,自古把尊師地位推崇與天地君、親並列。
◇師可分為三:
⊙業師-習藝、授業
⊙法師-講法、授術
⊙明師~非名師-指明性理、超生了死
4.如何尊師:
⊙體師之心:師尊以挽救眾生、脫出苦海、同登覺路為心。
⊙效師之行:師為救眾生、千山萬水、不辭辛勞、受魔受考。
⊙繼師之志:老師以普救眾生,繼往聖開來學為志願。
⊙行師之道:替天行道、代天宣化、挽救迷人、守死善道。
⊙遵師之訓:老師借竅慈悲,皆叫我們行真功、修實善。
⊙了師之愿:老師之愿:普渡三曹、人人成道、個個成佛。
⊙欽師之愿:不違背老師之意,行濟人利物之事。
5.如何重道:
⊙以道為前提,見道成道,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
⊙君子固窮:在陳絕糧,從者病、莫能興,子路慍見曰:
「君子亦有窮乎?」子曰:「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」
⊙老前人、前人蹲牢獄,仍不變初衷,道是救人出離苦海;師尊師母已殯天,老前人相繼回天繳旨,剩下前人還
不尊敬嗎?有點傳師親自帶領我們衝鋒陷陣,還不滿足嗎?
三、遵守佛規禮節:
⊙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
⊙師曠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堯舜之道,不以仁政,不能平治天下。
⊙有子曰:「禮之用,和為貴,先王之道,斯為美,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禮節之,亦不可行也。
⊙作用:
◇可降伏高傲的心
◇可培養心性
◇創造和諧道場
⊙在佛堂注意事項:
◇凡取物品,用完要歸位。
◇招呼道親時,要屏氣低聲,切勿高聲亂嚷。
◇行禮時整齊肅靜。
◇獻香叩頭要淨手,對人尊敬,也對仙佛尊敬。
◇拜墊不宜跨越、腳撥。
四、敬老尊賢:
◇經驗的傳承
◇各盡其才
◇追隨一條金線的領導
伍、結語:
◇共體時艱-天趕地催、災禍連連
◇再創修辦風潮-同修同辦相勉勵
◇即時修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