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上啟下
一、承上:
1、於心:
a.對上當存感恩、報恩、尊敬之心。
b.飲水思源,體貼關心。
c.當惜福,上有前賢照顧乃大福。
d.不怨天、不尤人(師不必強於弟子,弟子不必不如師)。
2、於言:
a.多效法、遵循、請示、揚善。
b.答話肯定、不可戲言。
c.正言、忠言,不宜媚言。
d.釋清後進對前賢之不了解。
3、於身:
a.言行舉止,莊重低下。
b.事前請示,事後回報。
c.成長懂事,處處以前賢為尊榮。
d.有功不貪、不居功,乃前賢之德化;有過認罪,勇於改過
e.定時(或適時)向前賢請安。
4、於事:
a.辦事當週詳策劃,減輕前賢之勞心。
b.勇於負責,貫徹始終。
c.送往迎來,處處以前賢為尊榮
d.前賢交待之事,不敷衍苟且;若有不合理要求,亦當勞而
不怨。
e.照顧後進,以實績來承上。
f.關顧前賢之生活起居。
二、啟下:
1、於心:
a.待下當持愛心、誠心、恆心、恤心。
b.情同手足,關照備至。
c.刻苦耐勞,吃虧忍讓(想在人前顯貴,必在人後受罪)。
d.不患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(君子無德怨自修)。
e.不執著功德心、差別相,則可避免以上壓下。
2、於言:
a.和藹可親,惦念關心。
b.言語高雅,有道氣素養。
c.適時揚善,見善而舉,舉而 適用。
d.敬老尊賢,常言感恩之語(贊人即揚己)。
e.見不善可建議,但切忌傷其自尊。
f.後學稱頌當謙退,詆毀則深省(人必先自侮,而後人侮之)。
3、於身:
a.慎獨端莊,以身示教。
b.積極堅強,以帶動後進,永遠走在前頭。
c.多帶後進參與佛事,提昇其身價。
4、於事:
a.計劃安排,使後進得以遵循。
b.勿過自我表現,一意孤行,累死無功。
c.後進有功則予贊許,有過給予輔導、安慰,並善加指正。
d.切忌在後進面前訴苦,或指謫前賢之缺失。
e.具智、仁、勇三達德,得以圓滿成功。
f.辦事大公無私,開誠佈公。
g.三清四正。(言正、心正、身正、行正)
三、結語:
⊙「道在聖傳修在己」要成聖成佛,必須要有正確理念,在修辦道過程中必須「遵師重道、承上啟下」,才是真正的修道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