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口茹素的意義 編整:陳永仁
壹、前言:
『古往聖佛皆提倡持齋、戒殺與放生』
一、至聖孔子:所慎「齋、戰、疾」
二、亞聖孟子:君子之異於禽獸也「見其生不忍見其死,聞其聲不忍食其肉,是以君子遠庖廚也」
三、耶教聖經:挪亞方舟時期以前,世人平均壽命九百歲;往後食肉時,壽命短至一、二百歲。
四、彌勒祖師—特重慈心,從初發心不食肉。
貳、何謂「持齋」--清口茹素?
一、就其內涵而言:包括口齋、心齋與身齋。
(一)身之齋則身不犯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。
(二)心之齋則心不犯貪、嗔、痴三毒。
(三)口之齋則由入口之物須素淨,由口出之語言亦須清淨不犯惡口,兩舌,綺 語、妄言之過。
二、就其戒食而言:即戒食三厭、五葷也。
(一)戒食三厭:不吃一切飛禽、走獸與魚類…等動物之肉。
(二)戒食五葷:蔥、蒜、韭、薤、興蕖是為五葷也。
1、狹義而言:指蔥、蒜、韭、薤、興蕖等五辛菜類。
◆佛曰:「生食增恚,熟食發淫。
◆食葷之人→天仙嫌臭遠離,餓鬼舐唇,福德日消。」
2、廣義而言:包括一切妨害身心,障礙聖道之食品,如酒、煙及一切煙毒、大麻等。
參、為何不應食肉?
(佛告大慧菩薩,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)
01、一切眾生展轉因緣常為六親,以親想故不應食肉。
★寒山云:『六道輪迴苦,孫兒娶祖母,牛羊席上坐,六親鍋內煮。』
02、人獸等肉,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。
03、不淨氣分(環境)所生長故不應食。
04、眾生聞(肉食者)氣皆生恐佈故不應食肉。
05、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應食肉。
★陸放翁:「血肉淋漓味足珍,一般痛苦怨難伸;
設身處地捫心想,誰肯將刀割自身?」
06、凡愚所嗜好,臭穢不淨,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。
07、令咒術(祈禱)不成就故不應食肉。
★楞嚴經:「食之人,所求功德,悉不成就。」
08、以殺生者見形起義,深味著.貪著肉味故不應食肉。
09、食肉者諸天所棄故不應食肉。
10、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
11、多惡夢故不應食肉。
12、空閑林中虎狼聞(肉)香故不應食肉。
13、令飲食無節量故不應食肉。
14、令修行者不生厭離(生死輪迴) 故不應食肉。
15、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、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。
16、過去有國王食種種肉想遂至食人,反斷其奉祿故不應食肉。
17、殺生及食肉者同罪故不應食肉。
★楞嚴經:「食肉之人,死墮惡道,受無量苦。」
★楞伽經:
「為利殺眾生,因財網諸肉,二俱是惡業,死墮叫喚獄,若無教想求則無三淨肉,彼此無因有,是故不應食。」
18、以大悲行故,一切時一切肉,亦無方便(齋)而可得食。
肆、結論:『彌勒眷屬如何踐行清口如茹素?』
一、為身心健康、為免造殺業、為息刀兵劫、為增福慧,務必改變飲食習慣。
★南海古佛:「奉勸世人早吃齋,人性物性一處來;
忍心殺食同胞肉,將心比心實可哀。」
★願雲禪師:「千百年來碗裡羹,怨深似海怨難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。」
二、發誓愿以堅決心,受考驗切勿退志,始終如一勿破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