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規二十四條
『子弟之成功在於教育;修道之基楚、在於佛規禮節。』
遵守佛規禮節
◎恩師云:【師父引進門、修行在個人】
01、入壇整衣 02、來參去辭 03、先乾後坤
04、男女有分 05、舉步要輕 06、不准亂躦
07、出入肅靜 08、按規勿亂 09、敬畏精神
10、禁談俗事 11、言語要低 12、接物待人
13、招呼道親 14、教導禮節 15、講解勸化
16、入座端正 17、低心下氣 18、上立下起
19、起身立正 20、不准談笑 21、聽講禁聲
22、非問勿言 23、有問必答 24、不分貧富
☉以上二十四條佛規:為咱修道辦道、在道場中,必須遵守之佛規禮節,
若無此佛規禮節使咱奉行,則道場必像菜市場之一般,如何莊嚴道場,
宏展道務,進而信受奉行、修已渡人呢?
【大家必謹記在心,並做待人處事的準則】
◎關法律主云:
『佛規乃是天戒律 謹守佛規前程追
修道不將佛規守 憑何修養登天梯』
《佛規二十四條》注解:
『子弟之成功在於教育;修道之基楚、在於佛規禮節』
◎恩師云:【師父引進門、修行在個人】
◎關法律主云:
「佛規乃是天戒律 謹守佛規前程追
修道不將佛規守 憑何修養登天梯」
『遵守佛規禮節』
01.入壇整衣:服裝儀容、鞋襪、頭髮之整理、淨手
02.來參去辭:來向老母仙佛參駕、回亦是,勿以三鞠躬禮。
03.先乾後坤:進入佛殿,乾坤勿並肩同入。
04.男女有分:叩首、上課、用餐、上浴廁各有分別。
05.舉步要輕:進入佛堂,一舉一動均須輕慢,不粗心大意。
06.不准亂躦:佛殿不是菜市場,應有禮有節,提昇涵養。
07.出入肅靜:行動不宜宣嘩吵鬧,保指莊嚴肅穆尊敬仙佛。
08.按規勿亂:佛堂物品動用之前必問清楚、不可擅自取用
09.敬畏精神:禮敬諸佛,尊敬天恩師德、恭敬點傳師、前賢
10.禁談俗事:佛堂是研究真理、學習修辦之聖殿
11.言語要低:講話有禮有節,不宜大聲宣嚷,記住有仙佛在
12.接物待人:接物雙手鞠躬、待人親切真誠、感恩有禮
◎中庸:「禮儀三百,威儀三千」。
◎道大理微,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。
13.招呼道親:先入為主,接待道親是辦事人員的職責
14.教導禮節:打毛巾、參辭駕、端茶、用餐、承上啟下等
15.講解勸化:道親不明白,講解分析、不明理者勸導之
16.入座端正:用餐、聽課、坐要有坐相:舉例:
17.低心下氣:有錯當改,前賢指正,勇於接受,不可不服氣
18.上立下起:前賢站者,應起身站立,應有之禮貌
19.起身立正:站立時不東靠西斜,修道人要有修道人之風範
20.不准談笑:莊嚴的佛堂、不是娛樂場所、談話應有分寸
21.聽講禁聲:聽課或前賢慈悲,應洗耳恭聽
22.非問勿言:前賢沒有跟我們講話,嘴巴不要像機關槍
23.有問必答:前賢有問、要據實回答,不能一問三不知
24.不分貧富:進入佛門都是濟公徒兒,應一視同仁、無有富貴貧賤之差別
◎以上二十四條佛規:
◎為咱修道辦道、在道場中必須遵守之佛規禮節,
若無此佛規禮節使咱奉行,則道場必像菜市場之一般,
如何莊嚴道場,宏展道務,進而信受奉行、修已渡人呢?
【大家必謹記在心,並做待人處事的準則】
「踏上聖賢之路,必須以持戒生活,日日鞭策自己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