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賢嘉言錄 2 整理:陳永仁
※凡一言一動,常思有益於人,惟恐有損於人,不惟積德,亦是福相。
◇謙遜是高貴的克己工夫。
※恕心養到極處,祇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。
◇看天下無箇不好的人,胸次方見其大。
◇自反是省事養氣。
※度量放寬些,一切好壞都要容得。
◇禮義廉恥,以之責己,則能寡過,以之責人,必致寡合。
◇平生只會量人短,何不回頭把自量。
◇只知反己,不必責人,方能處久。
※君子尊賢而容眾。
◇彼之理非,我之理是,我容之。
◇見得天下皆是好人,意氣平和。
※慎言,不批評人。
◇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,大丈夫不可無此度量。
◇世間大福德人,必能容人所不能容,忍人所不能忍。
※氣不平,則發言多失。
◇用人當取其長,而捨其短,若求備於一人,則世無可用之才矣,用人須錄長而補短,不可責短而捨長。
◇贈人以言,重於珠寶,傷人以言,甚於劍戟。
※罔談彼短,我豈無短,靡恃己長,人各有長。
◇人能是非吾言者,教我也,不可當面錯過,而生瞋怒。
◇失意事來,治之以忍。快心事來,處之以淡。
※萬事處之以寬,福自厚。
◇逢人且說三分話,因人、因地、因時。
◇用軟的方法,動他的情,不要用硬的方法,促動他氣。
◇寡言養氣,寡思養精。寡忿養性,寡思養神。
※人之過可恕,自過不可恕。
◇耳目見聞為外賊,情慾意識為內賊。
◇若離妄想,則一切智,無礙智,即得現前。
◇節約感情,不濫用感情。
※長命報 - 見恐怖者施與無畏。
◇多病報 - 惱亂父母,惱亂賢聖,令心憂惱。見怨病苦,心喜。
◇少病 - 供養父母及諸病人,施藥。
◇大威勢 - 見無威德,不生輕賤。
※醜陋 - 忿怒、嫌恨, 於賢聖父母不恭敬,侵奪賢聖資生田業。
◇凡暴戾之氣,皆從傲慢而起,既覺自己處處抱歉,自然氣餒心平,不自我慢,勿貢高以欺人。
◇殺瞋則安樂,殺瞋則無憂。
※瞋為毒之根,瞋滅一切善。
◇修慈心觀,對治瞋恚。
◇性行柔軟,不求過人,不稱己善,怨親平等。不起分別,不生憎愛。
※忍 - 八風吹不動。 念恩、報恩。
◇一切眾生,皆未來佛,和合語。
◇性情暴戾,當時時作我,事事不如人想,縱人負我德,亦當我負人德想,覺自己對一切人皆有愧怍,歉憾無已。
※左右圓融,不動感情。
◇別人之災,如自己之災。
◇浮躁改成沉著、鎮定、安祥。
※見到別人的醜惡,就是自己本性的反照。
◇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,一切世事非干己者,口不可說,心不可思。
◇忍辱柔和是妙方,莫把他人過失揚,惹禍只因口舌閒話多。
※是非不必爭人我,彼此何須論長短,忍讓三分也不妨。
◇揚人善事,隱他過咎,人所慚恥處,終不宣說。不求他過失,亦不舉人罪,離麤(音操,通粗字)語、離慳吝是人當解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