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回鄉的道路》仙佛慈訓:
一、家鄉的路在那裡?道在那裡?
1、出外人找「頭路」,如今找到了嗎?知道就點頭,點頭後就算知道了嗎?
2、修行是一條「不歸路」,絕不能退轉,其實也是一條歸鄉覺路。
3、觀音菩薩對聯:
「若不回頭,誰替你救苦救難;如能轉念,何須我大慈大悲?」
二、當年可是立志出鄉關?如今為何要回鄉?
1、出外打拼,光宗耀祖,流浪生死六萬多年,想不想家?
「在家千日好,出外條條難」(台語)
2、人人都想衣錦還鄉,榮歸故里,如今拿什麼見母娘,近鄉情怯否?行了多少功德?
三、離鄉背井滋味如何?
1、單槍匹馬難對敵,相識滿天下,知音能幾人,誰體會得恩師的心情?
2、在諸多磨練中修脾氣改毛病,從頑石變成了鵝卵石,從尖銳到圓融。
3、同修道伴就是鄉親,有緣相聚要珍惜,不要計較、要相濡以沫。
四、如何回得了鄉?
(母娘倚閭而望,我們帶什麼回去見老母)
※放下身邊的牽掛:名利恩愛,前腳已經踏出,後腳不肯放開,永遠不能前進。
※富人上天堂如駱駝穿針眼;進入天堂的門是窄的,進去的人少。
1、憑愿力(信愿行):
愿不能了(不放下,不改脾氣毛病,如何回到原來的心),難把鄉還(非金非銀,金銀剛好成為重擔,真心最重要)。
2、憑功德:內聖外王(道功、教功、事功)
五、回鄉心情:
1、火車就要到車站
(還有一點時間可以等待,但你是否已經在車站?)
2、火車已經到車站
(來得早不如來得巧,及時趕上末班車,抓住一條金線;
守住愿戒)
3、火車已經過車站
(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,船開不等後來客,徒呼負負)
六、乘愿下凡再來:無始無終的大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