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常.jpg

富貴貧賤論  整理:仕仁

  『富莫富於蓄道德,貴莫貴於為聖賢。

      貧莫貧於未聞道,賤莫賤於不知恥』。

   一般人認為︰有錢,財產多就是富,古時候萬貫家財可以稱富,現在沒有千萬以上,大概不算富翁。

   人雖愛富懼貧,但聖人寧以清貧,勿以濁富。孔子曰︰「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」又曰︰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。」所以取之無道,不義之財而取之者,都為人不齒。

   古之人衣食足而後知禮義,今之人飽暖思淫慾,反而許多人因此縱情肆慾,最後身敗名裂。

    年輕時很辛苦,老了成富翁想要享受一下,但是「大廈千間,夜臥八尺;良田萬頃,日食升合。」那麼留財產給子孫,如果子孫賢能,他賺得比你更多,留給他反而害了他,消減其志氣。

   如果子孫不肖,留給他反而助其為惡。許多富家子弟平日享受慣了,不知努力奮發,最後潦倒途窮。所以富不過三代,因此俗人眼中的富止乎其身,沒有多大價值。

   「富」︰聖人認為富莫富於蓄道德,蓄道德怎能稱為富呢?歷代的聖、神、仙、佛,都積蓄道德,如今住的是什麼?各聖廟佛寺蓋來給誰住的?穿的是金衣,吃的是什麼?最好吃的東西,人們總要先敬佛然後才吃是不是?

   像孔夫子的子孫,後世代代封為衍聖公給俸祿,直到民國二十四年,七十二代嫡孫—孔德成才去除衍聖公另封官職。所以一代蓄道德,七十二代都沾了福蔭。

   「貴」︰俗人看法是做官,所謂文臣十載寒窗,武將百戰臨危。要謀得一官半職,位居人之上並不簡單,做官是否人格比他人高尚,他人會尊敬你?除非是清官。但是在官場上,要保持清譽,沒有污點,簡直太難了。

   古云︰「刀筆為官數十年,是是非非有萬千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一家飽暖千家怨,半世功名百世冤。」

    所以自古高人志士總不輕易出仕,做的官再大也沒有什麼高貴可言,當然,也有公門之內好積德之優良官吏。

    但是,仙佛就不一樣,仙佛的生日、得道日、成道日,大家做壽慶祝的情形,平日虔誠的頂禮膜拜,就可顯出聖神仙佛的貴氣。

     故云︰「人爵那有天爵貴,功名焉有道名高。」

    「貧」︰古代之人,人貧志不貧;今之人,人貧志短。

   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,原憲家貧如顏淵,德性很高,貧而自樂。子貢有一天到他家,看他穿破舊衣服,怡然自樂,就說︰「子何如此窮也?」原憲正容答道︰「我貧也非窮也。」貧是無財,窮是無路;貧是因懷才不遇,還不致於無路可走。

   古代復聖顏回曰︰「安貧樂道」又曰︰「貧莫貧於未聞道」。未聞道才不明理,無理則不通,不知從何來聞道,則不知達本還原之路。

   詩曰︰「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一回」。糊塗一生,才是最最貧的人。

   我們修道沒有貧富之別,古云︰「皇帝出家不為富,乞丐出家不為貧。」佛法之前,人人平等,只要有誠心,人人可以修道成道。

   「賤」︰賤莫賤於不知恥,一般人以為出身卑微,身分低為賤,聖人則認為行不義之事,做錯事不肯承認,不引以為恥,而加以掩飾,為最下賤。

   修道不分貴與賤,只要言行合乎聖賢之道,人人可以為聖賢,修道不怕出身低。所以不論富貴貧賤都可以修道,主要能自尊、自愛、自重。

   如何能稱自愛呢?子貢曰︰「仁者愛人,智者知人。」

   顏回曰︰「仁者自愛,智者自知。」由聖人所講可知道,自愛則能愛人,人亦愛己;自知則必知人,人亦知己。

   自重則重如泰山,如果不自愛「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」皆內不正也。所以能夠自愛、自重,立志為聖,則必有所成就也。

  ⊙富貴貧賤之德︰我們身處富貴貧賤不同的環境中,要如何才合乎聖人之道呢?「富之德曰好施;貴之德曰屈下;貧之德曰無求;賤之德曰安分。」

  • 富之德曰好施︰

    所謂施就是以有餘補不足。佈施是不為名不為利,發自慈悲之心是無求得來的,做好事救助人亦不能傷人自尊,即使是修道人亦應慎之。

二、貴之德曰屈下︰

   做官顯貴之人最大之德要能屈下,就是低心下氣。能身居要職就是不簡單,身居高位要能屈己下人,人家才喜歡你;如果擺架子,人人討厭,背後一定罵你,則非有德之人。

三、貧之德曰無求︰

     所謂︰「士能知足心常泰,人到無求品自高。」知足則常樂,量入為出,自然夠用,人能於世無求,自然人品高尚。如果慾望無窮,錢再多也不夠用,到處有求於人就容易沒了志氣。

   自古寒門易出頭,因為清貧的環境正能養成吃苦、忍耐、奮發向上的志節,就是成功立業莫大的本錢。

四、賤之德曰安分︰

   瞭解自己身分低微而能自知自重,如為人僕,能安分不隨便講話,一定人人稱讚,同情他,不敢看輕他。

   由上可知聖人之看法與俗人之看法不同。俗人看的是環境,環境的好壞並不影響我們修道。「富貴不知喜,貧賤不足憂。」

     而聖人看的是心境,以修養的境界來分貧賤富貴。孔子云︰「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願乎其外。素富貴行乎富貴;素患難行乎患難。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。」現在我們修道不要以一般人所言之富貴,以為得志就趾高氣昂,要以聖人所言之富貴為目標,而努力。

    不要以俗人所謂之貧賤而氣餒,須以聖人所言之貧賤來勉勵自己,警惕自己。一生持此目標修道,必能道成天上,名留人間。

  『芝蘭生於幽谷,不因無人而不香;

    君子處世修道,不因貧困而改節』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天道普傳
    全站熱搜

    仕仁cyj19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