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M3hsMNNSDvDlrNesgL5Jg  

心清身清行清」  整理:陳永仁

一、所謂「心不清」者,口齋心不齋者是也。心中匿藏貪、嗔、痴之邪妄,不符中道思想。或偏激消極,狂熱衝動,迷癡執著,對待分別者,皆屬之也。

附帶說明:口齋非專指茹素而言。如花言巧語、搬弄是非、以訛傳訛,天機惑眾、惡言傷人、綺言騙人。或抽煙、飲酒、嚼食檳榔,皆屬口不齋之行為,若是心齋口不齋,會陷「身」入於不清之境。是故心清者,乃指口齋心亦齋也。

.所謂「身不清」者,乃指舉止非禮,足涉不正當場所,身行離道之事。衣冠不整、赤身擅入寺觀廟堂、佛堂;或神聖臨壇時,嘻笑喧嘩、走動亂禮者;或乾坤混淆,破壞聖地之莊嚴;或焚香叩首,拍墊邪眼,流於形式,皆屬之也。

.所謂「行不清」者乃指呵風罵雨、怨天尤人、慢待尊長、污染江河,露恥日月,藉善騙財、設計陷人、驕侈荒淫、偷盜搶奪、妄用功德金等一切違背道德之行為皆屬之也。

修心之道

夫五教聖人,代代祖師,婆心度世,苦口化人,意欲使人人同歸覺路,令皆共出迷津。蓋人如不能知心,即不知「道」

故修道者,必自煉心始也。

然煉於未發難知,煉於既發易為。如遊心、妄心、諸雜念心,皆既發之心也。而欲使之寂然不動,殆必守其心,定其心,收其心。

夫守心之訣,在守其未動時。定心之訣,在定其心動時。收心之訣,在收其已動時。收之不易,先要察其機而隨起隨收,收之愈疾,守之愈堅,定之愈固,此乃修心之妙訣也。要者,使此心動靜合道。

蓋心者,即先天一氣之真陽結成。故心屬火,但非純陽無陰也,陽中自有真陰。心字之形相有三點覆下,下有偃月載上。可見陽非陰不長,陰非陽不生,真陰從真陽,故以心名。所以動一毫妄念,心內就短少一分真氣,一事入心,便添一種魔障。

修心之道,儒曰正心,佛云明心,道名煉心。心皆一心,法皆一法,無有別也。修持或各有小異,證果則無不同歸。而聖仙神佛即是此圓滿至善之別稱也,從心起修,則一真一切真,一證一切證矣。

天命從天性之光輝而來,大道亦是率性而行,修子各俱良知良能,雖然累世習性隨身而在,但人人良知猶然絲毫不減。修心養性,就是在訓練良心能不被習性所蔽,而由迷返覺,由覺而行,由行而證,證者無他,一切皆合於天良而已矣!

修道修理 修理依真

信仰必須以真理皈依,不可以歸依蓋真理萬古不變,歷代仙佛聖賢所傳者皆秉此原則,故為修道之指針。

人,時有私心邪見,故不可以之作為依循準則,況且事理與天裡相通,諸子在修道之依循上,莫可人云亦云。對那些只會成群結黨,湊熱鬧,裝門面,而對世道人心從無真正之關懷、對社會公益亦從無貢獻者,或專以妖言惑眾,不重品德之人,切莫迷隨盲從也。

道乃是圓滿至善之代表,絕無自譽毀人,或自命不凡,輕視他人之污點。故而佛云:「萬法平等,眾生平等。」只要是實含真理之用心,行為確實符合道德慈悲者,皆是信仰之準則。

道在日常生活當中,修道是件極平常,極平實之事,只要將五倫八德於二六時中,自自然然行之於日用之間。不但獨善其身,而且兼善天下,這便是修道;若是為了修道,而破壞了正常生活,甚至荒廢正業,狂熱、衝動等,皆非正確信仰所應有之表現。

行道發自本心,不可著相,不可頑空。無論是法施、財施、無畏施,都要出於自願自心,量力而為,不可勉強。

而且行功立德,莫要稍存功德無量或將來必成仙作佛之想,當效法菩薩之力行四宏誓願,廣度大地有情,且內無度人之執心,外無所度之執相,如此自自然然隨天真所流露可也!

行遠必自邇 登高必自卑

自古以來修道者眾,成仙證佛者稀,何故?皆因未逢真道而功不精也。昔之修者每屬苦修苦練,拋家捨業、斬斷情慾、自修自悟,或千里訪師、萬里求訣,艱苦備嚐。必待功德俱足,至誠引感 上蒼,暗差仙佛指點方能遂志。

今白陽應運,大開普渡之門,彌勒大願廣被三曹,拯殘收圓,令有緣佛子皆登天榜。俗云:「來得早不如來得巧,白陽弟子正應此言,實乃三生有幸趕上佳緣也。

可惜一般凡夫常患得之容易,不知珍惜之通病,只見外在形相而不深究內涵。求道後開始雖能在佛壇誠心學習,但經過一段時日後,只是一知半解便以為修道不過如此而已,從此不再進道。有者受不住諸般考煉,日久意懶心灰,無形之中自然淘汰於道外。

修道原在真功實善,不在外表虛名;在腳踏實地,不在浮誇清談,故形相外在非真修者所應執著。上乘無微妙道不假外求,而在能迴光返照,多多觀省自心顯隱之變化是否合理也。

有云:「行遠必自邇,登高必自卑。」實乃修道至貴之箴言也。昔今修子之成敗,其理並無二致,果能誠恆不變道志,任勞任怨,真參實證,則不難道成天上名芳萬世。若是假道求名,徒混度日,遇事生心,功課不專,稍歷天考人驗,便生退悔之心,結果遺恨千古,輪迴難脫也。

故修道若無實在之「成績」,豈有果位之「文憑」?修子當在平時「功課」認真,力求進步,務必使各科平均發展,樣樣及格,否則易入偏斜,乃至自誤毀人矣!

品格乃修士之首要功程,天道本無形象,以人顯象。修道者若人格高尚,必獲大眾之尊敬與認同。修士能認識己身即道之代表,個人之良莠,會直接、間接影響「道」之形象。若每個人皆能確實改毛病、去脾氣,謙恭和藹,低心下氣,孝順父母,忠愛國家,友悌兄弟,信義交友,貧無諂媚,富不驕凌,培養出高尚之人格情操,必使人人敬佩而引為模範,則渡人勸世定獲如意。

功德為成聖成賢之要件,有云:「天上無弗功德之神,人間無不忠孝之聖。」古今聖賢以利人立德為事,德立則冤孽可消。業債不清,必召魔考。故曰:「茍無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」修道之人豈可只求獨善其身,而不兼善天下?故三施勤行,積沙成塔,何患功德之不圓滿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天道普傳
    全站熱搜

    仕仁cyj19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